2011年11月8日 星期二

台北天后宮

台北天后宮
台北天后宮座落於成都路上,俗稱的西門町媽祖廟。原址是日本真言宗的弘法寺,二戰後入奉艋舺新興宮媽祖一間很有意思的媽祖廟,裡面還保有 原弘法寺時代的雕像,我想這也該算是它的特色之一吧!
  最近發現拍攝神像真是一件不簡單的任務。要拍到不難,但要拍得好就有難度了。最常發生的問題是,頭飾遮掩了臉部,只好視為神像的一部分。廟內光線較為昏暗,在不便架設腳架的情形下,手持相機的穩定度就更顯重要了。

  以前的時代,神像大多被塑造成得具有威嚴感。黑面的媽祖在很多的廟宇可見,或有被鼎盛的香火燻黑的情形,然這類黑臉的神像多被視為威靈顯赫的象徵,更被視為具有法力無邊的能力,以期保家衛民,斬妖伏魔。威權時代,有多少人敢抬頭凝視尊顏?縱使抬起頭來,又有多少人能看清其真面目?我拿起相機,透過望遠鏡頭,欲窺得其容顏,仍不得其功而返。只知媽祖在堂上微笑,我拍下了她難得的笑容。


  很多媽祖廟裡都會有多尊分身雕塑,她們各被賦予不同職務,這尊粉面媽祖為於鎮殿媽的左前方,身旁的千里眼也時搶鏡的隨侍在側。這尊大尊的粉面媽祖於廟會活動時會隨轎出巡。


儘管很多地方的廟宇都有類似像這樣點燭燈的地方。這裡的燭燈擺放得很集中,若來訪的香客眾多時尚可見一片壯觀的燈海,飄忽不定的燭火是不是有種說不出的魅力呀。小心啊~別學飛蛾撲火囉。呵呵~





後記:
為了寫這篇文,還稍為上網查了一下資料。終於釐清了這間媽祖廟的來龍去脈。誠如上述文中所言,廟中的媽祖原本來自艋舺地區的新興宮,因早年的大火,隨後又因日殖民政府拓寬馬路為由拆遷了原本的廟宇,內部文物暫居龍山寺。二戰後輾轉來到了現址成都路上的弘法寺。於是弘法寺改名新興宮,搬到了新家之後又因廟後方的樓房失火而受波及,由於一時經費缺乏,硬是等了幾年才重新修建,之後幾經更名,如今正式更名為台北天后宮,肩負起大台北地區媽祖信仰的重任。這位媽祖還真是坎坷啊,搬了幾次家,寄人籬下,還燒了幾次房子,希望她未來的路途能平安順利。
此外,還有件更有意思的事情是台北本來以前也有間天后宮。原址位於不遠處的二二八和平公園裡,目前現址為國立台灣博物館。日據時代,被以興建博物館為由給拆了。所幸廟裡供奉的的金面媽祖如今輾轉搬遷至三芝福成宮。這兩位媽祖起初都經歷過顛沛流離的日子,如今各據一方,也都成了當地的信仰中心。
每年的北台灣媽祖文化節,金面媽祖都會有重回台北城的活動。當時的政府有感於金面媽祖與台北城的深刻情感,特邀回城巡視。自此開啟了一年一度的北台灣媽祖文化節的序幕。節日期間,北台灣各大廟的媽祖齊聚一堂好不熱鬧,意義非凡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留下足跡吧!